繡球菌,因形似巨大的繡球而得名,又名繡球蕈、對花菌、干巴菌。普通蘑菇生長在陰面,而繡球菌需要每天10小時以上的光照,是世界上唯一的“陽光蘑菇”,擁有“萬菇之王”和“夢幻神奇菇”的美譽。
2月28日,在東壩街道沛橋村的現代化的繡球菌生產基地廠房里,繡球菌進入了采收期,工人們正忙著采摘、包裝、銷售,一派繁忙景象,每天有兩萬袋繡球菌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
繡球菌是世界珍稀名貴的藥食兩用食用菌,市場售價高,有的地方甚至按朵賣。正是看中了繡球菌的市場前景,沛橋村成立了高淳區沛橋蘑菇專業合作社,并于2016年引進了南京閩繡菌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入駐。2021年,在原有6000多平方米的菇房基礎上,公司新建了1萬多平方米智能化蘑菇生產廠房,持續擴大產能。如今,公司現有現代化種植廠房面積26000平方米,日產繡球菌菌包2萬袋,繡球菌鮮品8000斤,年產能達10800噸。
公司技術總監黃潤介紹,繡球菌經濟效益雖然高,但是培育條件卻十分苛刻;夭捎矛F代化的培育生產模式,晶瑩剔透的繡球菌從培養基里生長出來,一天接受12個小時以上的光照,菇房的溫、光、水、氣由電腦自動化控制,成熟的繡球菌采摘下來后,經過裝袋、接菌、培養、出菇、采摘等十幾道工序包裝上市,銷往全國各地。
南京閩繡菌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黃潤:繡球菌最近供不應求的,公司與巴奴、海底撈等知名大型餐飲連鎖企業簽訂了終端供貨合同。2022年,公司年產值達5千余萬元,目前,公司即將啟動第三期55畝的工程,新增智能化菇房48間,進一步擴大產能。
依托繡球菌產業,近期,沛橋蘑菇專業合作社還被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授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稱號。激活金融春水,賦能鄉村振興,自繡球菌生產基地建設以來,不僅解決了東壩街道沛橋村的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增加了村民收入,繡球菌產業的壯大,按下了沛橋村產業發展的“快進鍵”。
東壩街道沛橋村黨總支書記 陳紅金:自從閩繡產業入駐以來,為我們村上提供了60多個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接下來,我們將做好配套服務,當好“店小二”,做好“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
一朵朵“白白胖胖”的繡球菌,種出了致富新希望。未來,我區將錨定做優品種、做深加工、做強品牌、做大基地的發展思路,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推動食用菌產業智能化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壯大,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