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媛 通訊員 何東增 湛小翠 王震
記者近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我國首個“雙頻5G+工業互聯網”智能煉廠建設項目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建成投用。中國海油通過數字技術實現了傳統煉廠生產方式的更新迭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起一個智能化、數字化的新煉廠。
中國海油惠州石化基地航拍
在雙頻5G專網加持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構建了基于“雙頻5G+工業互聯網”的智能煉廠。中國海油智能煉廠由5G防爆智能巡檢機器人、5G+AR遠程協作、5G作業AI監護、數字化應用眾創生態等8個智能武器和1個生態組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主要石化產品供應基地的穩定運轉保駕護航。
項目投用后實現生產數據自動采集率超過98%
據介紹,防爆智能巡檢機器人游走在石化廠區的裝置中,在140個足球場大小的范圍內活動,自動避障與智能爬坡,代替人工巡檢;員工佩戴AR眼鏡可實現與專家實景實時遠程“會診”;AI監護可實現靜動態、不間斷監護,自動識別有毒氣體等異常情況并傳輸現場數據;智能防爆手持終端類似一個智能手機,巡檢員用它貼到裝置上的感應區,就可在“手機”上開展現場巡檢、作業情況工作,實現全員協同生產管控。項目投用后,實現了生產數據自動采集率超過98%,設備預防性維修率達到97%以上,工廠監控成本降低30%,生產事故發生率降低80%,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決策準確性。
5G智能巡檢機器人
化驗員通過手持智能終端實時查看產品分析數據
數字化應用眾創生態的建設,可以讓沒有程序開發基礎的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使用可視化無代碼開發工具開發各類報表,能夠及時、準確的了解的生產、安全、環保、設備等的相關數據。生產調度人員潘強說,“之前每天要花3個小時做的調度報表,現在我自定義開發的應用程序里半小時就生成了。”目前數字化技術人員構建了計劃、調度、財務等1000個應用,眾創氛圍濃厚,形成了自主演進的“數字化開放應用生態”。
“打開能源在線管控和蒸汽優化系統,可清晰跟蹤綜合能耗變化,我們工程師可以直接調取數據,根據工況調整優化。”能源管理工程師王炯介紹了新平臺的優勢,以往工業數據分布在不同的應用平臺,需花費較多時間收集信息,如今將各個應用平臺匯聚成一體,實現了數據融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技術人員通過新平臺指導生產優化
智能煉廠已成為中國海油數字化轉型重要抓手
“雙頻5G+工業互聯網”智能煉廠的實現,得益于創新部署的雙頻雙制式融合5G專網,石化園區鋼結構多、面積廣、防爆要求高,雙頻雙制式融合5G專網解決了傳統4G通信技術信號盲區多、信號衰減快、遇到障礙物信號會中斷的問題。數字化工程師陸鵬飛介紹“我們創新性地將雙頻雙制式融合5G專網和工業互聯網結合,融合700MHz與2.6GHz優勢,比原有4G網絡覆蓋范圍更廣、攜帶內容更多、傳輸速度更快,現在信號遇到障礙物,可以‘穿過去、邁過去’了,實現數據穩定、高速的傳輸。”
位于中海油惠州石化廠區的5G信號接收發送塔
中國海油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海油明確提出“實現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跨越”的發展目標,惠州石化智能煉廠作為中國海油“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國海油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中國海油將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穩步推進“智能工廠”等數字化轉型示范工程迭代升級,實現企業更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琴